浙江:
首个高速公路巡检
机器人试点项目启动
为提升高速公路隧道异常事件处理能力和交通安全设施保障水平,打造具备量化数智感知、应急动态管控和多频时空处理能力的数智化高速公路,近日,浙江杭州首个高速公路巡检机器人试点项目在杭州绕城西复线沙坑里隧道正式启动。
因地处山区,杭州绕城西复线高速公路共有25座隧道,全长2364米的沙坑里隧道便是其中之一。据统计,沙坑里隧道日均车流量约3.5万辆次,货车占比高达70%,隧道内发生异常事件概率较大,传统人工巡检和视频事件检测系统存在滞后性、不稳定性等问题,难以满足日常数字化管理需求。
据了解,巡检机器人试点项目是基于前端数据采集、后台数据分析、平台直观展示的一个数智化项目。项目建成后,通过前端机器人多频不间断巡检,将隧道内人、车、物等动态数据实时监测,并对异常事件进行全程无死角跟踪;后台经过数据计算和分析建模把隧道实时情况在平台上直观展示,管理人员能随时掌握隧道内流量情况和设备运行状况,从而更加高效、直观、准确地发现和处置各类应急突发事件,提升隧道安全应急管控能力。此外,巡检机器人系统还具备前期火场感知、生命探测、疏散指导、情绪安抚以及现场管控能力,进一步提升了应急处置效果。
江西:
机器人“爬”高速桥梁
全覆盖、无死角检测
近日,在江西省重点建设工程遂大高速项目梧桐1号大桥处,一个智慧检测机器人如同蜘蛛一般,轻巧地爬上了桥梁十余米高的桥墩,从上到下对桥梁墩柱进行“把脉”检测。
据技术人员介绍,该“黑科技”以“机器人+高位检测+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为支撑,病害定位精度可达毫米级。检测时,地面检测人员通过无线遥控控制台控制机器人爬升上行,到达预定高度后停机驻留,开启钢筋扫描仪环形扫描模式对墩柱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检测,此外在机器人爬升过程中,8个高清摄像头对墩柱外观进行全高范围内影像捕捉,经过数据分析后来判断桥墩安全状态。该机器人具有病害精准识别、全天候智能记录等功能,突破传统桥梁检测“盲区”,能够全覆盖、无死角的对桥梁墩柱进行检测。
长期以来,高墩柱桥梁的检测经常采用人工控制无人机观测、远距离光学望远镜观测、近距离人工吊装观测等方式,这些方法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不高,安全风险大,且受环境影响大,仅能在晴好天气、通视等光线较好的环境下进行,尤其是对高度较高的桥梁墩柱,还存在一些“检测盲区”。不同于传统桥梁高墩检测,“桥梁高墩机器人”自动化程度高,速度可达每分钟10米,不受天气及地理条件的影响,设备轻巧、组装方便,极大提高了高墩外观病害识别精度及检测工作效率,彻底解决了高墩近距离观测墩柱混凝土病害及任一高度钢筋保护层厚度检测两大技术难题。
据悉,“高墩机器人”的桥梁检测创新应用新成果属江西省内首创。此次在遂大高速项目梧桐1号大桥的成功应用,标志着高墩机器人正式亮相遂大项目并在遂大项目高墩桥梁全面推广使用。
山东:
省内首款“人形智能车道收费机器人”亮相青岛
近日,山东省首款“人形智能车道收费机器人”在青岛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旗下青岛交通发展集团所辖青岛东收费站正式启用。
萌萌哒又科技感满满的“人形智能车道收费机器人”吸引了众多司乘的关注,作为青岛高速数字化改革发展的前端AI设备,“人形智能车道收费机器人”突破了传统收费站人员定点限制,融合车道ETC无感支付系统,通过前端感知设备快速识别车辆车型、车牌身份识别信息,加速车辆通行效率。相较于传统的双工位独立式机器人,人形机器人交易面板可根据车辆车型、车辆停靠位置进行自主定位和伸缩,配合手臂和操作面板的智能运动,为车主提供更为人性化的交易引导,提升收费处理效率。此外,人形机器人还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智能推理,降低管理成本和维护成本,彰显科技服务新形象。
青岛高速始终注重场景创新和突破,“人形智能车道收费机器人”的投入使用,有利于“降本、增效、保畅通、好体验”目标的实现,彰显了服务司乘更美好出行的“价值观”、大流量路段通行效率提升的“青岛实践”。在提升复式收费车道通行效率的同时,大幅减少人工占用,将收费一线人才转变为新任务、新需求岗位下的主力军,促使其逐步成为企业改革发展的中坚力量。